在山西省靈石縣,一座現代化職業校園拔地而起。步入校園,窗明幾凈的實訓樓、功能齊備的教學實驗區、寬敞明亮的活動空間躍入眼簾。
近日,由山西建投三建集團承建的靈石縣職教中心一期工程——靈石縣第一職業高級中學新建項目(第二標段)實現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令人驚嘆的是,項目合同工期原本定為22個月,實際僅用9個月便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工期壓縮率達55%。
該項目涵蓋1#、2#實訓樓、教學實驗樓、綜合實訓樓及附屬大門等核心建筑,是靈石縣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增強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用后,將極大改善當地辦學條件,為學子們提供教學、實訓一體化的現代化學習環境,對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服務區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精細管理,科學調度:打造高效建造“新范式”
極限工期下,為確保工程優質高效推進,項目團隊通過精細化的進度管控、前瞻性的技術準備、充足的資源保障和高度協同的指揮機制,構建起一套高效建造“新范式”。
進度管理上,項目實行“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總目標”的動態管控機制。每日召開生產調度會,對照計劃找偏差、分析原因、調配資源,確保每個節點剛性執行。這種“釘釘子”式的管理讓工程進度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技術準備方面,團隊打破“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傳統模式,強化設計與施工深度融合。技術人員提前介入設計環節,預先發現并解決可能出現的錯漏碰缺,大幅減少施工階段的變更和返工,為連續高效施工掃清技術障礙。
資源保障上,項目投入數倍于常規項目的人力、物力和機械設備,采取“多作業面平行施工、不同工序交叉作業”模式,土建、安裝、裝修等工序緊密銜接,最大化利用作業空間和時間。對主要材料和設備提前招標采購,建立應急供應鏈,確保物資供應“零等待”。
協同機制方面,成立由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及分包單位組成的“一體化聯合指揮部”,打破溝通壁壘,實行極簡決策流程。問題現場協商、當場決策、立即執行,徹底避免了因溝通不暢、審批冗長導致的工期延誤。
攻堅克難,無畏挑戰:極限奮戰展現國企擔當
項目的快速推進并非一帆風順。建設團隊不僅要應對工期緊、任務重、工藝標準高的三重考驗,更遭遇了項目啟動即逢冬季施工的不利條件。
2024年10月開工以來,靈石地區氣溫持續走低,低溫環境給混凝土澆筑、基礎開挖等關鍵工序帶來嚴峻挑戰:混凝土凝固速度減慢、強度增長受影響,施工機械效率下降,人員作業環境惡劣……面對極端氣候與緊迫工期的疊加壓力,項目部科學制定冬季施工方案,采取搭設保溫棚、添加早強劑、加強測溫監控等系列措施,確保工程質量不受低溫影響。
作為工程的“最強大腦”,項目部運用先進管理方法,將龐大工程分解為無數細小節點,編制出精細的“作戰圖”和“時間表”。面對突發狀況,總能第一時間響應、快速決策、精準施策,確保項目巨輪在高速航行中始終保持平穩。
九個月的建設歷程,凝聚著項目全體建設者的艱辛付出與無私奉獻,每一段時光都鐫刻著汗水與智慧交織的奮斗印記。他們以匠心致初心,兌現了對靈石人民的承諾,為當地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隨著新校園的投入使用,靈石縣職業教育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這座現代化校園將成為靈石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起點,見證一批又一批學子在這里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