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高潮喷沈阳45熟妇高潮喷-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国产三区在线成人AV

 
當前位置 : 首頁 > 行業新聞 > 行業動態
 

股市和樓市更多時候是互促而不是互斥

  近期我國股市總體呈現積極向好趨勢。6月下旬以來,上證指數從3376點開始一路上揚,屢創3年來的新高,到9月初達到3800多點,累計增加400多點,累計漲幅達到15%。在股市呈現難得一見良好局面的時候,部分市場人士對此表示擔憂,擔心股市的欣欣向榮會不會吸走樓市的資金,讓當前樓市更加承壓,給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造成阻力。從短期看,股市分流資金,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了一定的替代效應;從中長期看,股市收益提高將推動居民購房置業,財富效應會更加顯著。

  從宏觀經濟理論來說,股市和樓市的變動,不僅具有多重共同底層邏輯,還有相互溢出效應,為此總體上會同向而行,行情變動的正相關性很高。

  第一,股市和樓市都高度受宏觀經濟基本面預期變動驅動。股價和房價的本質都是未來資產收益的貼現,而股票與房子未來資產收益預期又都高度依賴市場參與者對宏觀經濟基本面未來走勢的預期。為此,盡管股市和樓市行情變動的內在驅動邏輯有所不同,但股市行情轉向所展現的資本市場對未來宏觀經濟基本面看法的重大轉變,一定會溢出傳導到樓市,有力改變樓市參與者原本對未來樓市走勢的悲觀看法,減少不理性的恐慌情緒,幫助樓市穩住預期。

  第二,股市和樓市的短期變動都高度受政策信心的影響。股價和房價的變動不僅反映對宏觀經濟中長期基本面的預期性看法,也高度體現對政府經濟政策及穩住市場能力的信心。股市向好所反映出來的資本市場對政府穩定資本市場決心及能力的肯定,也會傳導到樓市,增強樓市參與者對政府穩定樓市政策組合拳有效性的期待。

  第三,股市和樓市的上行都具有很強的“財富效應”和“信貸擴張效應”。按照生命周期消費理論,股市和樓市的上漲都會讓市場參與者通過感覺自身資產出現增值而提高對生命周期總收入的看法以及因為持有資產的抵押價值上升帶來信貸擴張效應,從而刺激增加消費和投資,帶動宏觀經濟基本面改善,從而實現一定條件下“資產價格上升—消費與投資支出增加—宏觀經濟增長—資產價格預期上升”的正反饋閉環。

  第四,樓市行情變動相對股市行情變動具有滯后性。由于股票相比房產的流動性和金融屬性都高很多,股市指數相比樓市行情,具有更強的領先指標性質,是資本市場對未來整體經濟態度與看法的重要晴雨表,對宏觀經濟基本面與政策信息變動更為敏感,也更能敏銳識別最新宏觀基本面與政策信號的內核含義。此外,股市轉好會更深改變資產市場參與者的風險偏好,從而改變對樓市風險的看法。為此,在大多數情況下,股市向好會領先樓市回升一段時間。

  第五,股票與房產之間確實會存在一定資產替代效應。當股市上行的時候,會有一部分資金不足的投資者,通過套現房產來積累股市投資資金,尤其是當房產升值潛力弱化的時候。但一般而言,股市上行即使不會立刻改善對樓市未來預期,也至少不會讓其更惡化。雖然房產相對股票有流動性劣勢,但也有價值更加穩定的優勢。大多數投資者都有資產組合避險需求,為此不會有太多投資者拋棄房產進入股市。反而,當股市上行到一定水平后,部分股市投資者出于基本面與政策信心提振效應、財富效應和資產組合避險效應的多重驅動,會將部分資金撤出股市,將改善居住條件與增加房產投資結合起來,同時也讓股市得到理性降溫。

  從發達國家股市和樓市的互動歷史來看,股市和樓市在大周期上確實保持同頻共振。

  比如,權威反映美國股市行情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后,自2007年10月9日出現連續17個月和累計56%跌幅的下跌,但自2009年3月9日的周期最低點676點開始呈現止跌趨勢,此后基本一路上揚。權威反映美國樓市走勢的標準普爾/ CS二十城市房價指數則是2006年7月的周期高點206開始連續下降33個月和累計跌去33%之后,在股市反彈的次月即2009年4月就開始出現明顯的環比降幅縮小,5月則出現了這個周期第一次環比上漲。雖然美國樓市在2010年~2011年期間又經歷一波小衰退,真正穩定性的止跌回穩是從2012年4月開始。標準普爾/CS二十城市房價指數從該月的134點周期谷底回升之后,與標準普爾500指數走勢高度同頻,基本上是“一路上揚”,至最新發布的2025年6月的342點,已經累計回升155%。雖然美國樓市這輪的漲幅相比股市(以標準普爾500指數為指標)自2012年4月以來累計漲幅超360%相比小很多,但顯見兩個市場的同頻共振性很高。

  客觀來說,中國歷史上股市和樓市的同頻共振性比較弱,經常走出相互獨立的行情。即使這樣,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史,也幾乎沒有出現過股市持續較長上行時候仍有樓市局面惡化的情況,除非此時政府刻意去降溫樓市。可能唯一顯著的例外是,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的股市劇烈上升周期與當時樓市因為庫存壓力下行有過并行的現象。但回溯性研究顯示,當時的樓市下行主要是自身階段性供需失衡導致,來自股市上升的擠出效應很小。當時媒體的調研也反映,“賣房炒股”的說法雖然彼時在網上熱鬧,實際操作的很少,而且很多股民表示,股市上賺到錢后的第一選擇仍然是去買房。中國股市最近一次快速上升發生在2024年9月下旬到12月底,因為“9·26”系列金融地產新政發力,其間的樓市也出現了本輪自2021年7月以來調整周期中難得的止跌回穩跡象。

  無論從理論邏輯還是國內外歷史經驗來說,部分市場人士所擔心的股票和房產之間的資產替代效應,即使存在,也是少數特定情況下才發生,并且不會很強烈。更多情況下,股市和樓市不是彼此替代、相互擠出,而是在大趨勢上結伴同行并相互促進。

  為此,市場人士應對當前股市向好局面對樓市的影響,抱有積極樂觀態度,并與政府攜手,共同推動實現股市樓市互促共進的局面。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5.09.18 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