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高潮喷沈阳45熟妇高潮喷-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国产三区在线成人AV

 
當前位置 : 首頁 > 行業新聞 > 綜合信息
 

想將中國踢出局,巴拿馬不裝了,邀美日投資港口,但中方早有準備

前言

巴拿馬,終于“攤牌”了。這個全球最關鍵的航運咽喉,最近動作頻頻:一邊高調邀請美日資本投資新港口,一邊悄悄把中國企業排除在外,連招連打,目標明明白白——削弱中國在該地區的存在感和影響力。

可問題是,中國不是沒看到這出戲,而是早就給出了“劇透”:提前布局、另起爐灶,一步步繞開巴拿馬,換條航道照樣通全球。這場看似是港口之爭的背后,其實是全球航運版圖的重新洗牌,一場沒有硝煙但刀光劍影的博弈,已經悄然上演。

港口不再“中立”,巴拿馬選擇了“站隊”

巴拿馬這個國家不大,地理位置卻是天選之地。它的運河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黃金通道,全球約6%的海運貨物必須繞不過去,誰掌握了它,誰就多了一張全球貿易的“通行證”。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尤其是長和集團在當地經營多個港口,影響力逐漸擴大。可就在2025年,風向突然變了。先是長和試圖將全球43個港口賣給美國貝萊德,228億美元的大單,被中國政府一紙“國家安全與反壟斷”理由攔下了。這次碰壁后,巴拿馬似乎下定決心——要換個“主顧”。

接著,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宣布,將在年底前對兩個新建港口進行全球公開招標,明確排除中國國企參與。這不是公開“踢人”是什么?而且這次巴方學聰明了,不搞硬碰硬,而是搞“自然淘汰”:建新港口吸引貨流,慢慢邊緣化現有港口,既不惹上毀約官司,又能逐步實現換人。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更是親自跑了一趟日本,邀請日資企業進場,背后還有美國政府的強力推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日資本正在密集談判,連丹麥馬士基、法國達飛等航運巨頭也躍躍欲試,準備在巴拿馬布下一張新的全球航運棋盤。

巴拿馬的算盤很清楚:靠美國保安全,靠日本來投資,靠西方企業分擔風險。可這背后,也暴露出它的尷尬——經濟對美元綁定太深,運河收入又占GDP的15%,一旦被制裁或者被“拉黑”,分分鐘喘不上氣。

中國不陪你玩了:另起爐灶,從南美打出“王炸”

面對巴拿馬“變臉”,中國沒有去吵,也沒去鬧,而是拿出了更實在的東西——直接換賽道。先看秘魯的錢凱港。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還不熟,但在國際航運圈已經成了新“頂流”。

這是南美第一個能停靠2.2萬標準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的深水港,由中國企業主導建設,僅用3年時間就拔地而起,2025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

吞吐能力不輸巴拿馬,甚至在某些線路上更有優勢。比如從上海發貨,走錢凱港比繞巴拿馬少10天,物流成本降低20%。對中國出口商來說,這不只是節省時間和運費,更是掌握主動權。

而且,中國不是光修個港口就走人。在錢凱港,一共有6條航線開通,包括直達上海的快線;年吞吐量達到100萬標準箱、600萬噸散雜貨和16萬輛汽車。這背后,是中國與南美國家日益緊密的貿易聯系。比如秘魯的藍莓、魚粉,現在出口中國更快更穩,雙方都賺到了。

更關鍵的是,中國握有60%股權和30年獨家運營權,商業控制權牢牢在手。這不是租來的碼頭,而是自己的“后花園”。除了錢凱港,中國還在其他方向鋪路 :

兩洋鐵路:連接巴西到秘魯的跨大陸鐵路項目,預計2027年分段通車,到那時,貨物可以直接陸路橫穿南美,根本不需要經過巴拿馬。

北極航道:2024年貨運量暴漲42%,比傳統航線節省至少900多天航程,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新選項。中歐班列:2024年預計突破9萬列,鐵路貨運越來越成為中國的“穩定出口通道”。換句話說,巴拿馬不是唯一的通道了。中國正把雞蛋分進更多籃子,哪個籃子掉了,整體也不會垮。

誰在下這盤棋?背后是海權、資本與規則的深層對抗

表面看是一個港口的“易主”,實際是大國之間圍繞全球規則的角力。特朗普回歸白宮后,地緣政治的“劇本”又重演了。他公開宣稱巴拿馬運河是“美國人建造的資產”,必須牢牢掌控。于是,一邊施壓巴拿馬政府“選邊站”,一邊用懲罰性關稅、金融工具敲打中國企業。

巴拿馬左右為難。既要保住主權和信譽,又得照顧美國臉色。于是走上了“非公開排除”的策略,看起來是市場行為,實則早有“劇本”。

但中國也不含糊。早在“一帶一路”倡議啟動之初,中國就已經意識到單一航道的風險,開始在拉美、非洲、東南亞等地布局港口網絡。現在看來,這些提前的投資正逐步見效。中國不是孤注一擲,而是在構建一個多元化、去中心化的全球供應鏈。

據《金融時報》報道,哥倫比亞也在申請加入“一帶一路”,意味著中國在南美的“朋友圈”正在擴大。這不僅是經濟合作,更是對抗單一霸權的戰略聯盟。

更深層次的變化是——全球航運正在從單一通道走向多極格局。巴拿馬不是唯一選擇,資本也不再只聽命于傳統強國。正如《紐約時報》所評價的那樣,“中國正在用建設和連接,挑戰舊秩序的航運規則。”

小港口,大格局,誰會成為未來的“掌舵人”?

這場博弈最終會走向哪里?巴拿馬或許能在短期內通過新港口多賺幾個億,但如果全球貨物流向變了,它的“通道紅利”也會被稀釋。

美日資本入局,短期看是“強強聯手”,但長期是否真能幫巴拿馬維持獨立性,還得打個問號。資本從來不做慈善,尤其是在全球地緣政治高度緊張的當下。

而中國,通過錢凱港、兩洋鐵路、北極航道等多點布局,正在逐步擺脫對傳統水道的依賴,打造屬于自己的全球物流網絡。這不僅是一場物流的重建,更是話語權的爭奪。

未來的航運格局,將不再是某一個國家說了算,而是多極共存、規則共建的新時代。巴拿馬這步棋,或許能短暫搶風頭,但想徹底“踢出中國”,恐怕沒那么容易。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港口投資戰,而是一場關乎全球航運格局與貿易主權的深水博弈。中國早已不再是那個被動等待的“買家”,而是主動出擊的“建造者”。21世紀的海權,不是槍炮和艦隊,而是港口、鐵路和航線的數據與效率。

巴拿馬想踢中國出局?也許只是揭開了新一輪全球航運洗牌的序幕。